地铁跨线运营的话,你能更方便的到达目的地吗?

发布时间:2022-01-27分类:企业来源:城市轨道交通网CCRM
【轨道交通网-RTAI 智慧城轨网-城市轨道交通门户网站讯】

北京地铁线网因半径线和分期异步开通线路较多,线网换乘系数长期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造成乘客出行便捷性相对较差、线网大客流换乘车站较多,给运输组织带来不少不必要的挑战。

“城市仿真”大数据平台运营团队基于轨道交通线网仿真模型,测试了不同方案下,线网主要客流指标的变化趋势。

北京地铁线网结构的那些如果系列文章(作者:李金海 胡佳俊,首发公众号“智城市”)包含5个部分:

(一)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

(二)8号线、14号线全线贯通

(三)房山线和9号线跨线运营

(四)4号线大兴线、9号线跨线运营

(五)综合方案

下文为节选内容,原文请阅读“智城市”公众号的系列文章。


(一)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


1号线、八通线贯通运营后,个别原7号线至1号线的乘客,由花庄站换入八通线(换乘次数减少1次,出行便捷性提高)。受此影响,7号线进城方向高峰断面均有小幅下降,而八通线断面客流则有小幅增加。 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断面如图示: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630.jpg

1号线八通线贯通运营后高峰断面及换乘客流变化趋势简图

贯通运营后,因换乘次数显著下降,1号线八通线的换乘总量和客运量均有显著下降。全线每日减少换乘量约17.63万人次,早高峰期间约2.95万人次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换乘。

受1号线八通线换乘优化影响,全网换乘系数由基准方案的日均1.82下降至1.79,客运量由基准方案的1042.96万人次/日下降至1025.12万人次/日。因贯通运营,线网每日减少换乘量约17.84万人次,高峰换乘量下降2.94万人次。

从实际效果来看:去年8月底,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实现跨线运营,乘客无需再“翻山越岭”,节省换乘时间10分钟,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和网络化运营新突破。


(二)8号线、14号线全线贯通


8号线、14号线全线贯通方案如下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911.jpg


1

8号线全线贯通

8号线南北段位于南北轴线上,南北贯通后会在王府井站与1号线形成换乘,与2号线在前门站形成换乘,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了乘客的便捷程度。由于这种线网格局的改变,8号线客流必然会有所提升,而其吸引的主要是与其平行的4号线大兴线的角西门-西直门断面以及5号线的宋家庄-惠新西街南口这几个断面的客流,因此,吸引的客流量主要来源于4、5、10号线,8号线的断面客流的增量会远大于某一条线路的减少量。8号线全线贯通运营条件下早高峰换乘客流变化示意,如下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634.jpg

8号线全线贯通运营条件下早高峰换乘客流变化示意


全线贯通运营条件下,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断面下图: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638.jpg

8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后高峰断面及换乘客流变化趋势简图


全线贯通运营后,对于8号线而言由于换乘站点与换客流的增加,换乘次数有一定的上升,8号线本线的客运量也有一定的增加。

全线贯通后,全网换乘系数较基准方案有一定下降,高峰期减少换乘1.26万人次左右,全天减少约9.44万人次。


2

14号线全线贯通

14号线东西段贯通后暂时没有与其他线路形成换乘,但西段线路的可达性会显著提升,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乘客便捷程度。而其吸引的主要是与其平行的10号线南部的路段,即西局—十里河的各断面。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641.jpg

14号线全线贯通运营条件下早高峰换乘客流变化示意

全线贯通运营条件下,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断面如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644.jpg

14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后高峰断面及换乘客流变化趋势简图

全线贯通运营后,便捷性提升,14号线的客运量与换乘量有一定的增幅但总体变化不大,由于客流吸引作用,全日的线路进站量有少量的增加。

全线贯通后,全网换乘系数较基准方案有一定下降,但是变化及其小,高峰期减少换乘0.47万人次左右,全天减少约3.09万人次。


(三)房山线和9号线跨线运营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648.jpg

# 交路方案示意图

房山线去往1号线、4号线大兴线、6号线、7号线等线路的乘客,出行便捷性提高(减少1次换乘),带来郭公庄-首经贸的断面客流降低,而9号线断面客流有所增加。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651.jpg

房山线、9号线跨线运营条件下早高峰换乘客流变化示意

跨线运营条件下,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断面如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654.jpg

跨线运营条件下,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断面

房山线、9号线跨线运营情况下对客流产生的影响,特点可归纳为:

(1) 实现跨线运营后,因某些OD的出行便捷性提高,竞争性线路、相关断面客流将有所下降;

(2) 因线网基数较大,单一跨线运营方案对于降低线网换乘系数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方案的实施可为数万乃至数十万乘客提供便捷出行服务。


(四)4号线大兴线、9号线跨线运营


内容考虑4号线大兴线和9号线跨线运营方案。具体方案假定设置郭公庄-安河桥北、天宫院-安河桥北两个运行交路,交路方案示意图如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658.jpg

# 交路方案示意图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701.jpg

跨线运营条件下,早高峰换乘客流变化示意图


跨线运营方案下,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断面如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704.jpg

4号线大兴线、9号线跨线运营条件下高峰断面及换乘客流变化趋势简图

此跨线运营方案下,线路全日的进站客流产生了较为大的浮动,4号线大兴线及9号线全日共增加进站8000人,与其形成换乘线路的线路进站量都略微下降。换乘总量和客运量均有下降但变化不大,全线每日减少换乘量约3.38万人次,早高峰期间约0.54万人次。

4号线大兴线及9号线跨线方案下,全网换乘系数变化不大,由基准方案的日均1.82下降至1.81,客运量由基准方案的1042.96万人次/日下降至1038.76万人次/日。


(五)综合方案

方案假定前述专题中所研究运营方案共同实现情况,包含:

(1) 线路贯通方案(两组):

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现已贯通)、五号线和亦庄线贯通;

(2) 跨线运营方案(一组):

房山线和9号线跨线运营(设置阎东村-国家图书馆、阎东村-东管头南两个运行交路);

(3) 全线贯通方案(两组):

8号线南北贯通,14号线东西段贯通。

下文所述客流影响分析融合上述三大类方案,进行构建。

综合方案对北京地铁全网断面影响较大,尤其是1号线、2号线、5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房山线的郭公庄-东管头南断面。高峰断面客流变化主要表现为:

10号线全线的断面客流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南部车站,高峰小时断面最大可减少约6762人次。

1号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王府井-国贸及王府井-复兴门各断面尤为显著,上述断面高峰小时增量可达2136人次。

2号线南段(前门-复兴门,前门-建国门),由于与贯通后的8号线在前门站形成换乘,因此有一定的增量。

8号线与14号线由于全线贯通断面有一定的增量,9号线与房山线跨线运行后9号线上行方向有了明显的增幅,而房山线郭公庄-首经贸有明显降低。

微信图片_20220127100708.jpg

综合方案下高峰断面及换乘客流变化趋势简图


基于综合方案实现运营模式下,全网换乘系数较基准方案有所下降,全日换乘系数由1.82下降至1.73,早高峰换乘系数由1.84下降至1.74,高峰期下降的较为明显。客运量由基准方案的1042.96万人次/日下降至990.64万人次/日。因贯通运营,线网每日减少换乘量约52.32万人次,高峰换乘量下降8.44万人次。

分享:

相关文章

未标题-1-01.png

RTAI 智慧城轨网  © 2021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苏ICP备20210343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