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铁线网因半径线和分期异步开通线路较多,线网换乘系数长期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造成乘客出行便捷性相对较差、线网大客流换乘车站较多,给运输组织带来不少不必要的挑战。
“城市仿真”大数据平台运营团队基于轨道交通线网仿真模型,测试了不同方案下,线网主要客流指标的变化趋势。
北京地铁线网结构的那些
(一)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
(二)8号线、14号线全线贯通
(三)房山线和9号线跨线运营
(四)4号线大兴线、9号线跨线运营
(五)综合方案
下文为节选内容,原文请阅读“智
(一)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
1号线、八通线贯通运营后,个别原7号线至1号线的乘客,由花庄站换入八通线(换乘次数减少1次,出行便捷性提高)。受此影响,7号线进城方向高峰断面均有小幅下降,而八通线断面客流则有小幅增加。 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断面如图示:
1号线八通线贯通运营后高峰断面及换乘客流变化趋势简图
贯通运营后,因换乘次数显著下降,1号线八通线的换乘总量和客运量均有显著下降。全线每日减少换乘量约17.63万人次,早高峰期间约2.95万人次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换乘。
受1号线八通线换乘优化影响,全网换乘系数由基准方案的日均1.82下降至1.79,客运量由基准方案的1042.96万人次/日下降至1025.12万人次/日。因贯通运营,线网每日减少换乘量约17.84万人次,高峰换乘量下降2.94万人次。
从实际效果来看:去年8月底,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实现跨线运营,乘客无需再“翻山越岭”,节省换乘时间10分钟,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和网络化运营新突破。
(二)8号线、14号线全线贯通
8号线、14号线全线贯通方案如下图所示。
1
8号线全线贯通
8号线南北段位于南北轴线上,南北贯通后会在王府井站与1号线形成换乘,与2号线在前门站形成换乘,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了乘客的便捷程度。由于这种线网格局的改变,8号线客流必然会有所提升,而其吸引的主要是与其平行的4号线大兴线的角西门-西直门断面以及5号线的宋家庄-惠新西街南口这几个断面的客流,因此,吸引的客流量主要来源于4、5、10号线,8号线的断面客流的增量会远大于某一条线路的减少量。8号线全线贯通运营条件下早高峰换乘客流变化示意,如下图所示:
8号线全线贯通运营条件下早高峰换乘客流变化示意
全线贯通运营条件下,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
8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后高峰断面及换乘客流变化趋势简图
全线贯通运营后,对于8号线而言由于换乘站点与换
全线贯通后,全网换乘系数较基准方案有一定下降,高峰期减少换乘1.26万人次左右,全天减少约9.44万人次。
2
14号线全线贯通
14号线东西段贯通后暂时没有与其他线路形成换乘,但西段线路的可达性会显著提升,很大程度上
14号线全线贯通运营条件下早高峰换乘客流变化示意
全线贯通运营条件下,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断面如图所示:
14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后高峰断面及换乘客流变化趋势简图
全线贯通运营后,便捷性提升,14号线的客运量与换乘量有一定的增幅但总体变化不大,由于客流吸引作用,全日的线路进站量有少量的增加。
全线贯通后,全网换乘系数较基准方案有一定下降,但是变化及其小,高峰期减少换乘0.47万人次左右,全天减少约3.09万人次。
(三)房山线和9号线跨线运营
# 交路方案示意图
房山线去往1号线、4号线大兴线、6号线、7号线等线路的乘客,出行便捷性提高(减少1次换乘),带来郭公庄-首经贸的断面客流降低,而9号线断面客流有所增加。
房山线、9号线跨线运营条件下早高峰换乘客流变化示意
跨线运营条件下,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断面如图所示:
跨线运营条件下,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断面
房山线、9号线跨线运营情况下对客流产生的影响,特点可归纳为:
(1) 实现跨线运营后,因某些OD的出行便捷性提高,竞争性线路、相关断面客流将有所下降;
(2) 因线网基数较大,单一跨线运营方案对于降低线网换乘系数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方案的实施可为数万乃至数十万乘客提供便捷出行服务。
(四)4号线大兴线、9号线跨线运营
内容考虑4号线大兴线和9号线跨线运营方案。具体方案假定设置郭公庄-安河桥北、天宫院-安河桥北两个运行交路,交路方案示意图如图所示。
# 交路方案示意图
跨线运营条件下,早高峰换乘客流变化示意图
跨线运营方案下,高峰期间客流变化较明显的车站、断面如图所示:
4号线大兴线、9号线跨线运营条件下高峰断面及换乘客流变化趋势简图
此跨线运营方案下,线路全日的进站客流产生了较为大的浮动,4号线大兴线及9号线全日共增加进站8000人,与其形成换乘线路的线路进站量都略微下降。换乘总量和客运量均有下降但变化不大,全线每日减少换乘量约3.38万人次,早高峰期间约0.54万人次。
4号线大兴线及9号线跨线方案下,全网换乘系数变化不大,由基准方案的日均1.82下降至1.81,客运量由基准方案的1042.96万人次/日下降至1038.76万人次/日。
(五)综合方案
方案假定前述专题中所
(1) 线路贯通方案(两组):
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现已贯通)、五号线和亦庄线贯通;
(2) 跨线运营方案(一组):
房山线和9号线跨线运营(设置阎东村-国家图书馆、阎东村-东管头南两个运行交路);
(3) 全线贯通方案(两组):
8号线南北贯通,14号线东西段贯通。
下文所述客流影响分析融合上述三大类方案,进行构建。
综合方案对北京地铁全网断面影响较大,尤其是1号线、2号线、5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房山线的郭公庄-东管头南断面。高峰断面客流变化主要表现为:
10号线全线的断面客流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南部车站,高峰小时断面最大可减少约6762人次。
1号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王府井-国贸及王府井-复兴门各断面尤为显著,上述断面高峰小时增量可达2136人次。
2号线南段(前门-复兴门,前门-建国门),由于与贯通后的8号线在前门站形成换乘,因此有一定的增量。
8号线与14号线由于全线贯通断面有一定的增量,9号线与房山线跨线运行后9号线上行方向有了明显的增幅,而房山线郭公庄-首经贸有明显降低。
综合方案下高峰断面及换乘客流变化趋势简图
基于综合方案实现运营模式下,全网换乘系数较基准方案有所下降,全日换乘系数由1.82下降至1.73,早高峰换乘系数由1.84下降至1.74,高峰期下降的较为明显。客运量由基准方案的1042.96万人次/日下降至990.64万人次/日。因贯通运营,线网每日减少换乘量约52.32万人次,高峰换乘量下降8.4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