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检测数据管控路况分析车路协同!太原:智慧系统加持车与路“无所不知”

发布时间:2022-08-24分类:行业动态来源:头条资讯
【轨道交通网-RTAI 智慧城轨网-城市轨道交通门户网站讯】



道路交通的智慧大脑你见过吗?近年来,以智能网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应用于道路交通领域,道路逐步具备了分析能力,变得越来越聪明,满足了人们对于安全便捷、高质量出行的新期盼。

2021年7月13日,在山西交控集团支持下,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立项筹建,实验室依托该集团旗下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同济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共建。从道路规划到筹备建设,实验室崭露锋芒。目前,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已重点开展了交通安全与智能装备、智慧出行与车路协同等5个方向的研究,并将研发技术成功运用于智慧高速、交通智能巡检装备、无人驾驶等领域。近日,记者走近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现场感受智能设备在交通运用中的诸多场景。

检测越来越智能

走进实验室交通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智能灭火器、无人机等多款智能装备的展示区。这个车间占地4000多平方米,除了产品展示区外,还拥有高速栏杆机、LED照明灯具等产品多条生产线,可以说这里是一个集研发、生产、转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中心。

实验室主任工程师吴宏涛博士介绍:看,这是一台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智能检测车,它拥有一个‘智慧大脑’,可以在不停车、不封路、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下,完成收费站和门架系统的ETC性能检测。

以前,收费站工作人员只能手持ETC系统检测仪器,在道路两旁ETC装置附近,进行人工巡检,每个车道耗时一两个小时,工作效率低。现在设备可将ETC检测时间降低到分钟级,并已运用在我省500多条ETC车道上。

另外一台设备是隧道智能检测车。它是针对高速隧道裂缝、渗水、剥落等病害,进行快速检测的装备车,集成了机器视觉、惯性导航、激光测量等多种技术,可在正常行驶速度下完成公路隧道检测工作。它还能提供数字化、可视化的检测结果,为高速公路隧道科学管养和养护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吴宏涛说。

检测车取代了原来手脚架架设式检测方法,操作员再也不需要自行爬上高架进行人工检查,节约了人力,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控越来越精细

山西是资源省份,以煤及其资源化产品为主的运输环境,安全压力很大。

实验室通过技术攻关与示范验证,将智能网联技术与重载货运相结合,实现了交通运输体系智能化联动,提升了高速公路重载货运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目前我们已在五盂高速公路做了15公里的试验段。吴宏涛说,试验路段建设包含视频微波全线感知、交通安全智能预警、动态实景三维数字孪生等内容,实现全域感知和车路信息实时交互,将单车智能百米级感知范围拓展至路段全域感知。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山西交通强国试点任务。

在车路协同科研实验路段宣传片里,一台形似黄色手提箱的设备在高速护栏上来回运动,头顶有一只大眼睛。这是一种装载智能引导移动模块的电子设备,装有雷达和摄像机,可实现高速路应急车道的违停抓拍,包括异常事件的检测和监测,将实时信号回传。

一旦有车辆试图违法驶入应急车道,还能发出语音警报。吴宏涛介绍,它的最大速度每小时20公里,一次充电可持续行走8小时~10小时。

出行越来越智慧

智慧交通系统在保障交通出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大数据实时监测与分析,提供给用户及时的道路路况等重要信息,不仅促进了城市交通的顺达通畅,更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

目前,实验室已利用高精度地图构建了我省高速公路复杂路网结构模型,基于大数据、路径规划、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研发了高速公路流量流向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对全省所有入口流量和流向统计分析、节假日流量和流向分析等。

吴宏涛说:今年年初,实验室推出公众出行APP、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服务矩阵,为公众提供拥堵、管制、施工、收费站和服务区等路况查询,路径规划与导航,沿途伴随式路况、气象、收费站和服务区等信息发布,疫情防控政策查询、紧急救援等服务,提升了公众出行服务能力。

车路越来越聪明

在开放的路面上,汽车接到指令后,即刻平稳行驶;遇到行人或红灯,车辆主动减速避让……数字化时代,以智能网联为支撑的自动驾驶技术让人期待。

你看,这辆黑色红旗H7已被智慧化改造,我们在它车顶上安装了雷达智能感知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实时感知汽车周围360度环境状态,作出准确的判断并执行加速、减速、避让、刹车等操作。吴宏涛说,车里有方向盘和踏板,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比如车辆车速不能超过一定数值,驾驶区域相对固定、有实时更新的道路信息数据支持等。

智慧交通的构建还离不开车路协同技术,人工智能正在赋予路网更便捷和安全的交通环境。最近,实验室科研人员已在园区周围相对封闭场地对无人车进行了测验,车辆对外界状况无所不知,车跑起来一路无碍,有效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率。

这是在测验路上和车上都配备了丰富的感知监控仪器下实现的,只有车和路高度智能的时候,车和路的终端才会像个会思考的大脑,能够全方位感知和分析环境、整理和发送数据。吴宏涛说。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吴宏涛认为,移动物联、车路协同技术代表了一种趋势,路上的所有车是智慧群体,与社会人群一样,车与车之间存在沟通交流,车与路之间也能够信息互动。当然,相比较无人车技术的发展,路面的智慧配套还需进一步提升,只有车路协同,才能真正智慧出行,提升公众的出行获得感。

来源 太原日报 记者 马向敏

分享:

相关文章

未标题-1-01.png

RTAI 智慧城轨网  © 2021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苏ICP备20210343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