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凤凰新闻客户端
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健康档案系统,是全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建立在此之上的各种服务,理应发挥现代计算机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便捷的网络系统,达到高度自动化的效果。自动化程度越高,管理的成本就越低,用户得到的实惠就越多,服务就更好推广。
但是,由于生命的高度复杂性,时至今日,人们对生命的认知还很肤浅,医学只是一种不准确的经验性质的科学。人们无法象精确描述机械运动那样描述生命活动,因而医疗活动也无法达到机械维修那样的随心所欲和精确可靠,更多的要依赖经验。在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这个问题。
不同的技术难度,决定了各个环节发展的状况各不相同,同时也决定了各个环节的业务模式。
一
健康体检
自动化仪器的出现使得大量针对血液的检测项目如血常规、生化、肝功能、肾功能等可自动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费用。但是大量涉及医学影像学的检查如B超、眼底、CT、MRI等,尽管仪器能给出高清晰图片,阅片的工作只能由人工完成,这就制约了工作效率。不过健康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一个小环节,时间、金钱的花费,人们还是能够接受的。所以,目前体检行业在中国发展的很快,人们也普遍接受了体检这一概念。事实上,许多宣称从事健康管理业务的公司,其核心业务就是体检。该行业目前已经处于充分竞争状态,一片红海。
二
健康风险评估
医学的不准确性使得风险评估只能由人工进行。针对疾病风险和躯体健康,依据体检报告、疾病史、家族史等,可以得到比较客观的结论。而对心理健康、个人社会功能方面的评估,则可能受当时环境的影响、评估者个人素质的高低而带入许多主观成分,可靠性、可信性大打折扣。因此评估应视个人情况不定期重复进行。评估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系统只能充当书记员的角色和作用。
三
干预措施制定
同评估一样,制定措施时依据的数据存在大量定性结果,如睡眠质量、工作压力大小等等,生成的措施中也包含大量描述性文字,很难为其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因而无法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这一优势。于是,只能由人工逐个进行。
四
干预措施的监督、监测
针对干预措施中的运动检测,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可以有效、较为准确地监测有氧运动(散步、跑步、爬山)。对于膳食,只要服务对象配合,有一定耐心,也可达到一定的检测水准。而对于心态调整等心理类问题,则完全取决于个体感受,只能手工进行且无法保证准确性、客观性。
在全面健康管理中,分析评估、制订干预措施、监督执行是不可分割的三个环节,需周期循环执行。但这三个环节却无法实现自动化,因此健康管理是人力密集型服务行业,同时对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还是个智力密集性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至关重要。
五
自动化
有两类特殊服务却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营,这就是:基础服务、医患桥。
医患桥
的功能仅限于患者上传仪器检测数据,把数据呈现给医务人员(如心电监护),搭建二者沟通的桥梁。至于数据如何使用,数据所表达的意义,完全由医务人员决定,医患桥只起到中转和保存作用,完全可自动运行。
基础服务
包括基本健康档案的建立,服务方只需要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行即可。在此之上开展的定时提醒业务、短信业务、健康教育服务(视频下载、观看),也可自动运行。
全系列健康管理,数据采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依托医院
围绕医院开展业务,尤其是围绕医院的病人开展业务,是健康管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和医院发生关系的人,通常是身体出现了某种状况,这类人接受健康管理,依从性会比较强。但是,具体的业务定位尚不清晰,处在探索过程。如预约挂号,这原本是医院业务的一部分,现拉到健康管理公司来做,冲击了医院,而医院的强势地位决定医院永远是主导。
远程胎心监护的定位则很清晰明确。通过远程监护,减少了孕妇前往医院的数量,方便了孕妇,惠及了医院。公司从中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2
企业健康管理
这是未来的一个必然方向,依托医院可增加可信度。所谓企业健康管理指的是以企业为单位,统一为每个员工从建立健康档案开始进行全方位健康管理,费用由企业统一支付。作为一项福利,比每年为员工提供一次体检更进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健康管理能为企业带来整体效益的提升,这是通过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实现的。对企业而言,少量持续的健康管理投入,必将带来持久的效益提升。
企业健康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健康管理公司的人才队伍,只有高素质人才,才能令服务真正发挥作用,为服务企业带来实际的效果。对人才的要求,需具备预防医院、临床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学方面知识。这实际上就是健康管理师这一新型职业的业务要求。
3
家庭监控
通过提供血糖仪、血压计、心电监护仪、血氧/脉率监护仪实现家庭相应指标的监测。这些仪器的数据均可使用熙康提供的软件把数据从仪器采集下来,上传到中心服务器。通过这一模式,实现了用户和服务的线上线下互动,是未来健康管理的必然方向。
作为家庭监控的一部分,东软熙康开发了一款多功能一体机,参考医院床边监护设备,把心电(5导联)、血氧、血压、呼吸、体温监测集成到一台机器中,通过电话线或路由上网实现数据上传,用随机配置的触摸屏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