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工程施工工法—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枢纽自动化监测施工工法

发布时间:2023-03-03分类:轨道头条来源:中国盾构工程科技新进展
【轨道交通网-RTAI 智慧城轨网-城市轨道交通门户网站讯】

(1)工法级别:湖南省省级
(2)工法编号:HNJSGF216-2017
(3)完成单位: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02

基本内容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口增长,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地铁的产生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现状。地下铁道交通,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还是解决大都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因此,建设地铁必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在建设过程中,修建地铁的城市往往繁华拥挤,如何克服场地狭小、管线改迁复杂烦琐、工期紧张难题,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盾构施工,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轨道交通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规模大、精度高和结构复杂等特点,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可能会引起周边地质和建(构)筑物产生变形,甚至损坏。因此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下穿过程中火车站既有铁路股道路基稳定性监测以及站场范围内的地面沉降、站台的雨棚柱及电化柱、既有地下管线的监测,保证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火车站的安全平稳运营。

但是传统的监测需要人力监测,数据处理也需要一定时间,虽然精度可以满足要求,但是效率低,耗费人力巨大。由于本项目为火车站站场营业线监测项目,铁路股道较多,火车运营较频繁,在监测过程中火车正常运行,传统电子水准仪的监测方法,监测人员需要频繁地进入营业铁路,给监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人身安全也不易保证。

而自动化监测系统,避免了监测人员频繁地进入营业铁路,利用全站仪对多个测点处布设的棱镜进行自动化扫描,监测测点的沉降变化。因此对于16 股道、站场地表、雨棚柱及电化柱采用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比较合适。

2)工法特点

自动化监测系统测量精度高,测点布设简便,铁路运行区域的地面振动对监测结果影响较小。全站仪和棱镜(或反光片)在施工期间可实时提供监测服务,施工结束后,在运维阶段可作为日常运维监测系统继续使用,亦可为其他工程测量需求提供服务,设备用途广泛,可持续性好。

本工法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均可使用,比人工监测方式适用性更广。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盾构穿越重要、大型建(构)筑物,点位较多的情况,如盾构下穿铁路、体育场、桥梁等建筑。


来源:本文节选自《中国盾构工程科技新进展》

分享:

相关文章

未标题-1-01.png

RTAI 智慧城轨网  © 2021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苏ICP备20210343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