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铁数字化转型
中国地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
近年来中国大陆大规模的#地铁#建设让世人有目共睹,中国地铁无人驾驶信号系统世界领先、地铁运营客流量世界领先、运营线路长度世界领先、建设速度更是世界领先,但是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整体数字化成熟度低,大量孤立的信息化系统、数据孤岛、不连续的业务流程、不成体系的价值流规划、落后的客服系统、运营组织单一低效的调度管理、设备维修成本不可控等,都体现出数字化对地铁系统改善现状、引领未来的迫切性。
此外,地铁系统设备种类多、数据量大、增长速度快、线路规模大、风险管控要求高,运营一旦出现问题对一个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管理的转型,它更是观念、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型,最后推动体制机制的变革。根据安永在全球的咨询案例经验,做过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普遍效率可以提高12%-17%。但是与其他行业不同,中国地铁数字化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管理效率问题,更需要解决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由于地铁系统建设和设备投资的高价值投入,外加地铁运营企业基本上没有车票票价的定价权,国内运营票务收入普遍无法支撑地铁运营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经营好地铁,将地铁运营企业治理好是未来所有拥有地铁
因此,从地铁运营企业的痛点出发,中国地铁数字化转型将有以下几个方向:
No.1 平台化运营管理
有三条线相互交接便形成“网”,国内大多数有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城市都已经形成了网络运营。
网络化运营面临的难题是运营里程数长、站台数量多、职员数量多、管控难度大等,统一的COCC(中央运营控制中心)便成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各线路协同的新模式。
随着信号技术的发展,一个具有5、6条线以上地铁线路规划的城市应该建设两个COCC(一主一副互为备份),通过统一平台进行集中调度,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单线路OCC(运营控制中心)的建设投入,而且还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需求。
No.2 资产全寿命管理
地铁运营企业本质上是应用大规模资产设备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的组织,其经营核心就是“买资产”和“卖服务”。
目前,北上广深、南京、杭州、武汉、重庆、成都等大型城市的地铁运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总额少则1000多亿,多则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除了提供安全高效的交通出行服务以外,地铁运营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好各类运营和生产设备。
以地铁车辆资产为例:国内47个已有地铁运营线路的城市一共拥有3.5万辆地铁列车,经过多年的运营,其车辆逐渐开始进入架大修周期。如何在车辆使用寿命30年内控制好维修成本,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能在架大修以后恢复高可靠性的设备性能将是各城市地铁运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No.3 知识和数据管理
地铁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业务体系,拥有大量的运营和管理数据,仅一个城市每天一半以上出行的客流数据就都掌握在地铁运营企业手里,还有大量的设备应用和运行数据,因此,建立一个城市地铁管理的知识图谱,并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有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运营企业内部结构化的知识和高质量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将是以数据驱动解决企业决策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因此,地铁数字化内容应该包括运营数字化、资产数字化、知识数字化这三方面,为了实现地铁数字化目标,还可以合理利用所谓轨道交通“新基建”的5G、特高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总结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铁运营企业不但可以提高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有利于带动上万亿规模的基建设备产业链和生态圈的良性发展。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地铁运营里程为4354 公里,远期
面对国内庞大的存量市场和“十四五”规划的城轨增量市场,行业技术积累和人员能力都还亟待提高,各方面管理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进行梳理和逐步解决,最终实现智慧地铁的“交通强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