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指的是完全没有司机和乘务人员参与,车辆在控制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全自动运营,自动实现列车休眠、唤醒、准备、自检、自动运行、停车和开关车门,以及在故障情况下实现自动恢复等功能,包括洗车也能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
无人驾驶技术能使列车整个运行过程实现全自动控制,使得车辆按照接近优化的运行曲线进行运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列车不设驾驶员,也节省人力成本。此外,全自动化运营也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运营故障。
无人
国际标准按照轨道交通线路自动化程度定义了4层自动化等级(GOA),自动化程度从低至高为GOA1至GOA4。
GoA1
在ATP(列车自动防护系统)防护下的完全人工驾驶,由司机控制列车的启动,停止,车门的开关,以及突发情况的处理;
GoA2
半自动驾驶,车辆的启动、停止是自动运行,但是司机室配备一名司机开动车辆,控制车门的开关,以及应对紧急情况下列车的驾驶。大部分地铁ATO系统是这个级别;
GoA3
无司机驾驶,列车的启动、停止是自动化的,但列车配备一名服务人员,列车服务人员控制列车车门的开关以及紧急情况下对列车的控制;
GoA4
完全自动驾驶,列车唤醒、休眠、启动、停止、车门的开闭、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列车运行全部为自动驾驶,不需要任何一名工作人员参与。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较以往系统相比,主要地面新增部分设备及车辆调度和乘客调度;车载新增全自动驾驶车载设备、紧急呼叫按钮、障碍物探测器、车头CCTV等;同时对于系统原有的行车调度及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站台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CCTV等设备的功能进行增强。
其中,信号系统增设的设备主要包括:列车唤醒模块、选择性开关门PSL、SPKS作业封锁开关、智能化车辆段ATC设备等;同时,车载TDMS(列车数据管理系统)和车载ATO设备均按冗余方式配置。
无人驾驶
1)减少人为操作,提升运营安全性
无人自动驾驶系统不仅考虑运行中的列车安全(防止追尾、正面、侧面冲撞、脱轨、障碍物碰撞),而且考虑乘客及运营人员的安全(上下车乘客、车厢内乘客、站台上乘客、维护人员);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除正线外,还包括车辆段、停车场)各种运行工况(正常和异常)的自动安全防护。
2)提升运营
无人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控制、列车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等设备均采用冗余技术进行配置,冗余互备技术实现主、备系统的“无缝”切换;同时,增强车辆自检能力,保证上线列车的不间断正常
3)提升运营组织的灵活性
实现无人驾驶,摆脱了
4)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
无人驾驶设备运用先进的ATC系统,实现对列车连续速度曲线控制和自动调整功能,可确保提供准时、准点、平稳舒适的自动行车;同时,通过增强列车上的视频监控和紧急对讲功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将司机从重复作业中解放出来,列车上可以配置乘务人员;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增强设备的自诊断功能,运营维护功能得到加强,降低了运营人员劳动强度。
6)控制投资,降低运营成本
运营期间,通过加大列车行车密度来满足客流运输要求,大大提高运输能力。减少维护、管理、车辆驾驶人员数量,以及人员培训等,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据目前的信息,到2025年,世界范围内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将达到2200公里。
当前开通无人驾驶线路
2017年1月9日,上海地铁浦江线首列列车运抵浦江镇,这辆列车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于2018年3月31日开通试运营。2017年12月底,北京地铁燕房线正式运营,它也是北京最智能的地铁,采用无人驾驶技术,而且是我国内地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线。2021年1月23日,上海地铁15号线正式运营,它是国内全自动运行等级最高和国内一次性开通里程最长的全地下轨道交通线路。
中国第一列无人驾驶地铁将在香港地铁运营,13年年内上线。
2014年8月,上海地铁10号线实现无人驾驶。
2017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燕房线开通运营。
2018年3月31日,上海地铁浦江线开通运营。
2019年9月26日,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开通运营。
2020年12月18日,成都地铁9号线开通运营。
2020年12月26日,上海地铁10号线二期、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南段开通运营;太原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
2021年1月23日,上海地铁15号线开通运营。
2021年3月26日,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
2021年12月16日,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运营。
2021年12月26日,武汉地铁5号线开通运营。
2021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20号线、天津轨道交通8号线、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运营。
2021年12月30日,上海地铁14号线、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北段开通运营。
2021年12月31日,北京地铁17号线、北京地铁19号线开通运营。
国内无人驾驶地铁线路
北京:北京地铁17号线、北京地铁19号线、北京地铁燕房线、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
上海:上海地铁10号线、上海地铁14号线、上海地铁15号线、上海地铁18号线、上海地铁浦江线
广州:广州地铁APM线、广州地铁12号线(2023)
深圳:深圳地铁12号线(2022)、深圳地铁14号线(2022)、深圳地铁20号线
武汉:武汉地铁5号线
成都:成都地铁9号线
南京:南京地铁7号线(2022)
苏州: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
天津:天津轨道交通8号线
西安:西安地铁8号线(2024)、西安地铁10号线(2025)、西安地铁15号线(2025)、西安地铁16号线(2023)
济南: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
青岛:青岛地铁6号线(2023)
太原:太原地铁2号线
宁波: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
福州:福州地铁4号线(2023)
厦门:厦门地铁4号线(2023)、厦门地铁6号线(2023)
南宁: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
无锡:无锡地铁5号线(2025)
徐州:徐州地铁6号线(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