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两会
今年两会,轨道交通最新消息加更如下:
1、柯建华代表:期盼实现“地铁梦”
地铁,是温州人民心中的“特殊牵挂”,也是人大代表口中的“高频词”。
图片来源:城市轨道交通网CCRM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随着温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需求迅速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拥堵也日益严重。为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温州市组织编制完成了《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但温州是目前全国44个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中唯一符合地铁建设申报条件但还没有获批的城市。”柯建华表示,温州规划建设地铁M线是非常必要和非常迫切的。
温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中,国务院明确温州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M线、联通全市四大铁路枢纽站场,不仅能推动温州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更能有效促进温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粤闽浙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促进温州都市区区域协同发展,创造性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粤闽浙城市群、共同富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落实见效。
此外,温州有957万常住人口,随着温州城市化建设推进,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重,市区道路交通饱和度平均达到0.9,超过我国0.8的上限,温州广大群众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M线、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呼声高涨,期盼更快实现“地铁梦”。为此,柯建华将在全国两会提出《关于加快审批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建议》,“希望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继续给予温州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早日受理审查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M线建设规划。”
2、全国政协委员钟章队:
在代表陈靖看来,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有力支持并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图片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随着都市圈发展和国家政策鼓励,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市域(郊)铁路发展迅速。在陈靖看来,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有力支持并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然而,在实现长三角市域铁路跨省市运营、上海都市圈市域铁路建设及运营筹备过程中,陈靖发现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
与此同时,陈靖强调了对长三角地区市域铁路统一规范要求制定的迫切性,以及尽早探索跨线运行标准的必要性。他表示,“长三角地区多条市域铁路之间将实现跨省市对接,主要依靠车辆跨线直连,而非乘客换乘。在运输组织、客运组织、调度指挥、治安管理等方面有必要采取统一的标准或者相互认可。”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示范作用,陈靖建议,首先由国家有关部委支持长三角地区在监管主体、规范要求、运营标准等方面进行区域协同探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支持上海市在市域铁路运输企业资质认定、司机等关键技术岗位培训考证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试点工作。
基于我国在铁路事业中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化改革的实际问题,为使地方政府部门可以依法履行对地方铁路的监管职责,本次两会,陈靖还带来了一份关于修改铁路法的议案。陈靖建议,将市域(郊)铁路单独予以规范,在铁路法第六章“附则”中增加:“市域(郊)铁路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市域(郊)铁路管理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在铁路法第三条中增加:“省级人民政府明确的地方铁路管理部门负责地方铁路的行业监督管理具体工作。”
3、全国人大代表郭晶晶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厦漳城际铁路R3线建设的建议》: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副主任郭晶晶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厦漳城际铁路R3线建设的建议》,并获得多位福建代表团代表的联名附议。
图片来源:漳州新闻网
建议提出,厦漳城际铁路R3线是福建省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一步,加快推进这一铁路的建设,对福建经济社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提速加码的现实意义。
据介绍,厦漳城际铁路R3线北起漳州市南靖县靖城镇,经漳州市区、龙海区、漳州开发区,终点为厦门火车站,线路总长88.41公里。
郭晶晶等代表认为,福建多山,经济承载主要在沿海一线。加快厦漳城际铁路R3线的建设,有利于打造福建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方面将极大地激活途经区域的开发,为福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空间载体;另一方面,这一项目的建设也将促进厦门湾两岸产业、港口的改造升级,有助于推进
此外,郭晶晶等代表认为,深入推进交通强国福建先行区建设,厦漳泉同城化发展是促进福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具体实践。厦漳城际铁路R3线项目作为福建“全面建设交通强国先行区”的重要组成之一,对厦漳泉同城化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各项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各方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分,建议持续加大投入,持续推动实施。
4、杨茂荣代表 :高水平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是先决条件。”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府参事室参事杨茂荣在谈到交通协同时说。
杨茂荣说,全国两会前夕,“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建设成功纳入国家发改委《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和《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已正式进入实质执行阶段。
“‘轨道上的京津冀’提速发力”。杨茂荣列举成效如数家珍:京津冀主要城市一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完善,京唐、京滨、津兴高铁加快建设,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塘承高速滨海新区段主体完工;滨海新区形成“5横3纵1环”高速公路网;高铁天津南站至北京南站实现“预约+直刷”乘车模式,京津两市地铁App支付互认……
杨茂荣说,在持续增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支点作用方面,我们加快天津港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一港六区”实现统一运营管理,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位居全球十大港口前列。累计完成国际班列运量29万标准箱。国际邮轮母港进出境游客达235万人次。
“要加强海、铁、路、空联动,深化区域港口群、机场群协作,高水平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杨茂荣表示,天津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与京冀的联通,加快建成京唐高铁、京滨高铁宝坻至北辰段,加快津兴高铁、津静线市域(郊)铁路建设。强化与北京高密度路网对接,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塘承高速滨海新区段建成通车。加快建设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区域航空枢纽。加速提升港口能级,推进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规划建设,加快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支持天津机场三期改扩建,加速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
5、汤亮代表:要加快推进超导电缆输电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汤亮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科技创新成果要落地推广,才能促进产业化市场化》的
图片来源:人民网
汤亮指出,曾经有些高科技项目的自主研发突破,原本是中国首创记录的,但是由于我们在后续的推广落地上滞后,最终导致这项高科技的材料和技术,被其它发达国家赶上。进而全球落地推广的成果,最终也只能“花落他家”。
去年全球首条35千伏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在上海正式投运,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系统性突破,多项指标达到了全球第一。这是紧紧抓住前沿新材料的科技创新,与全球先进国家“拼抢”高温超导新材料、新科技的跑道,领跑世界高温超导技术的标志性成果。但决不可松懈,要继续保持“领跑”的劲头,因为许多国家也都在奋起直追。
“高温超导技术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引领技术,各大强国都在争抢技术高地,因为这项新科技已经在城市电力、高端医疗设备、磁悬浮交通、轨道交通和大科学装置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场景,商用化进程正在加速。”
汤亮建议:国家要尽早开展超导电缆网的全国布局,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逐步构建多电压等级的超导电缆网,以取代现有传统电网的结构。要加快推进超导电缆输电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