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印发的《江苏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江苏将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
到2035年,江苏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低碳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有力支撑“123出行交通圈”(1小时都市圈通勤、2小时畅行江苏、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到2035年,全省综合交通干线网规模约为3.54万公里,交通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干线、城市群城际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约8300公里,高速公路约710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约16000公里。
为打造融合共享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纲要要求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共同打造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联动合肥、宁波等城市的长三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建设宁镇扬、苏锡常通泰盐、连徐淮宿三大枢纽板块,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和世界级港口群。到2035年,全省运输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超过2.5亿人次,货邮年吞吐能力超过390万吨。全省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8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3200万标箱。
完善畅达全国的综合运输通道
强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京津冀—长三角主轴、长三角—成渝主轴、大陆桥走廊”在省域内的连通,加密省内运输通道,形成以南京为核心的“七纵六横,一核九向”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完善广覆深达的公路交通网
着力优化结构、强化功能、完善布局、提升服务,全面提升公路基础设施网络韧性及覆盖程度。
高速公路。支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增强南京长三角特大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促进跨江南北融合,服务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强化省际通道衔接。以存量挖掘、新增优质增量和完善整体布局为重点,加快对繁忙通道的扩容改造。到2035年,规划形成“十五射六纵十横多联”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总里程约7100公里。远景预控临海高速公路及城市环线、城市对外联系、过江通道连接线等高速公路。
农村公路。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通城通乡通村的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加强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村内道路有效衔接,推动规划发展村庄实现农村公路高质量村村通,推进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打造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的农村公路金字招牌。到2035年,农村公路里程约14万公里。
构筑集约高效的过江通道
着力完善过江通道空间布局,缓解过江交通压力,支撑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宁镇扬、锡常泰、沪苏通紧密融合。促进桥梁(隧道)与长江渡运的协调发展,推动建桥撤渡。到2035年,规划布局44座长江过江通道,已建和在建数量达到36座。综合考虑多种过江需求,远景预控过江
推进绿色发展和人文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空间协调,强化生态敏感区交通设施穿(跨)越和避让方案论证,最大限度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实施交通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构建生态化交通网络,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加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综合利用,基本实现路面旧料“零废弃”,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
强化节能减排降碳和污染防治。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引导绿色出行,推进绿色出行城市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推进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积极探索LNG、油电混合、燃料电池等动力船舶应用。加强柴油货车、船舶、港口等污染防治。
加强交通运输人文建设。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推广无障碍装备。健全老年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满足老龄化社会交通需求。提升交通参与者文明素养,引导文明出行。弘扬优秀交通文化,大力培养先进典型。加强大运河航运文化标识建设,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标杆示范工程。资料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