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国凯大道—金桥客运站)是南宁市轨道交通线网实施的第五条线路,是贯穿邕江两岸的一条西南至东北向的骨干线路,为华南地区第一条即将开通初期运营的全自动运行线路,也是南宁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收官之作。在建设之初,就确立了工程创优的目标。
北段、南段热滑一次性成功,子单位工程全部验收完成且一次性通过,试运行期间列车运行图兑现率99.97%、列车正点率99.85%、列车服务可靠度7.19次/万列公里、列车退出正线运营故障率0次/万列公里、车辆系统故障率0次/万列公里、信号系统故障率0.139次/万列公里、供电系统故障率0.139次/万列公里、站台门故障率0.084次/万次,完成与行车相关的联调内容,截止目前综合联调总体完成率94.85%,这些突出和亮丽的数据,说明了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高质量建设的成果,特别是机电工程的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多(共几十个专业),技术性强,系统性强,施工单位众多,交叉施工严重。建设分公司的建设者们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呕心沥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工程目标,创造了工程全面达优。
一、总结提高,把源头
工程项目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建设者们通过已开通运营的4条线路建设期间、运营期间发现收集的各类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从设计入手,抓龙头,组织编制了《南宁市轨道交通新线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从质量、安全、工艺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落实到方案和施工图中,从源头上最大限度提高设计质量。
对工点设计单位提供的方案和施工图进行层层把关,经总体、咨询、强审单位审查提供建设单位后,建设分公司还组织开展图纸会审、专业间联审工作,保证全线各设计院之间设计的统一性和核查合规性、错、漏等问题。
在施工准备阶段,组织各参建单位对建设分公司主编的《南宁轨道项目建设标准化系列丛书》、规章制度等进行全员宣贯,让参建人员对南宁轨道交通的建设要求入脑入心,使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心应手,避免走弯路、返工现象。
二、健全制度,推施工标准化
建设分公司的建设者们通过工作经历积累的技术沉淀,进行总结提升,健全制度、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编写了可以通用、重复执行的成熟管理体系,如《南宁市轨道交通属地管理办法》、《南宁轨道项目建设标准化丛书-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试行)》、《南宁轨道项目建设标准化丛书-机电安装装修常见问题预防手册(试行)》、《城市轨道交通绿色施工规范》(DBJ/T45-115-2021)等规章制度、标准共计几十项,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管理依据。
三、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
对各类材料、设备在采购前均编制用户需求书,明确具体的参数要求和功能要求,对甲供材料、设备和甲控乙购材料、设备,严格落实设计联络(一般3次)、监造、出厂验收、到货现场验收程序,严控生产环节,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应用于现场。同时,对施工方采购的材料进行样品确认,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检,据初步统计,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共进行了材料送检超过9万批次,杜绝了不合格的材料应用于工程,从源头保障了工程质量。
四、样板引路,首件定标
对工序复杂、施工量大、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统一的工序(如砌墙、墙面、电缆敷设、管线排布等)采取样板引路、首件定标的施工措施。先根据工艺要求在小范围内做出样板(首件),然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各参建方对样板(首件)的工序、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保留样板。要求整个施工过程参照样板进行,直到最后所有施工完成,整体施工质量不能低于样板(首件)要求。
车站机电施工样板
五、层层把关,强过程控制
(一)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的落实,根据本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模式,督促指挥部、工区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工序质量控制。
(二)发挥“大监理”作用,充分调动监理的积极性,定期开展监理例会、周检、月检、季检工作和不定期专项检查工作,做好施组、专项方案等资料的审查、旁站以及验收工作,特别是各项隐蔽验收工作。
(三)建设单位尽职履责。针对地铁工程的复杂性,建设分公司未雨绸缪、精心筹划,把控全局,为达到工程目标组织编制、审定了“三级”施工计划和工程创优方案,积极协调工程施工问题、督促各方落实责任,定期开展月度生产考评、季度信誉履约考评、年度评优评先工作和月度生产会,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攻坚克难专项活动,充分调动各方干事积极性,尽力做好业主的服务、监督工作,做到全程业主不缺位。
另外,开发投用了综合联调系统、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平台,有效地提高了施工管控水平。
六、推广“四新”技术和装配化施工
(一)依托BIM技术,对工程进行虚拟建造,深化设计,杜绝设计错、漏、碰、撞问题,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尤其是对车站的综合管线、冷水机房、消防泵房、出入口雨棚、风管及风亭格栅等通过精准测量和虚拟建造,进行合理排布、优化设计,完成了精准下料、工厂加工、现场拼装的装配化施工,既节省了施工场地,减少了声、光、灰尘、噪音等环境污染,又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保证了管线布局的合理、美观,并预留了合理的检修空间,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车站综合管线
车站冷水机房
车站消防泵房
车站出入口雨棚
主变电站高压电缆
主变电站110kV组合电器
(二)区间盾构管片采用预埋滑槽的形式,杜绝了区间各种设备、管线施工在管片上打孔造成的各种污染及对管片的破坏,极大方便后期设备及管线安装,改善现场施工环境,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
区间内所有设备安装均实现装配化
(三)公共区及关键设备房内的风管统一采用了复合风管,同时依托BIM技术实现工厂加工,现场装配,减少了风管现场保温,节约了人工,节省了空间,省去了后期运营维护,节约了运维成本。
车站公共区采用的复合风管
(四)全线各车站专用通信设备房安装可视化地板、竖槽安装可视化槽盖,机房线槽内加装理线器使其线缆排列整齐有序美观。
通信机机房可视化地板
通信机机房可视化槽盖